古诗词文学网手机版

卷七十四部分译文

  窦瑗字世珍,辽西阳洛人。自称祖籍扶风平陵,汉时大将军窦武的曾孙窦崇曾做辽西太守,于是就在辽西安家。曾祖父窦堪,是慕容氏渔阳太守。祖父窦表,冯弘城周太守,后入魏。父亲窦同,选为秀才,早年下世。普泰初年,窦瑗上书以自身地位为父亲请求追封爵位,皇帝下诏追封窦同为平州刺史。

  窦瑗十七岁时,就挟带书卷外出投师,求学十年,才做御史。后来兼职太常博士,拜访太原王尔朱荣求职。尔朱荣留他做了北道大行台左丞。因为任尔朱荣的官职,赏爵新昌男。后来跟随尔朱荣东行平定葛荣叛军,封为容城县伯。窦瑗请求将容城县伯之位让给兄长窦叔珍,皇上诏书同意将新昌男转授给叔珍。叔珍因此而官至太山太守。尔朱世隆等人拥立长广王元晔为主,南下洛阳。行至东郊外,世隆等人派窦瑗奏请废去元晔,窦瑗持鞭驾车独自进入宫内,奏请元晔沿袭尧、舜禅位制,元晔于是禅位给广陵王元恭。因此窦瑗授职给事黄门侍郎。

  魏孝武帝时,窦瑗是廷尉卿。在祭师讲习时,窦瑗与温子癉、魏季景、李业兴一同选文。天平年间,任广宗太守,为政有清正廉洁的赞誉。广宗一带人情凶恶暴戾,以前官府都受理不少诉讼案件。只有窦瑗一任,始终清静。调任中山太守后,声名很好。常被吏卒想念。齐神武颁诏州郡,称赞窦瑗政绩,以示劝告勉励。后授任平州刺史,在州府为政一如在郡县。后来又做了神武丞相府右长史。窦瑗缺乏军府裁断的才能,不太称职。于是又兼任晋州政务。

  回到邺城,上表说:“臣读《麟趾新制》到三公曹第六十六条:‘母亲杀死父亲,儿女不得控告,控告者处死。’多次考虑,不能理解。为什么呢?依照法律:‘子孙有控告父母、祖父母的,处死。’又汉宣说‘:儿女包庇父亲,孙子包庇祖父母者,都不追究。’这是指父母、祖父母小到偷羊,大到杀人害命之类,从恩情上讲必须隐瞒,从法律上也不追究,道理如此,可见其正确。并不是说母亲杀害父亲,只让孩子不告发。如果母亲杀死父亲而孩子不告发,便是知有母而不知有父,识见如同野人,义理近于禽兽。况且母亲对于父亲来说,如同嫁天,既杀害自己的天,又杀害儿女的天,二天毁伤,怎样容忍沉默?这种母亲的罪过,义理上不应赦免,下手的时候,母亲的恩义便已结束,仍要以母子之义而不告发,鄙臣因此迷惑。如果出现这种情况,可以临时商议治罪,为什么要事先制定这条法律,用作训诫呢?恐怕千年之后,论者纷纷,认为昭明圣朝,竟然有尊母贱父之说。依我粗浅之见,实在不应采用。”皇上下诏交给尚书。三公郎封君义随即裁决说“:母亲杀死父亲,孩子告发母亲。母亲因为孩子告发而处死,便是孩子所杀。天下没有无母之国,不知道这种孩子,将到什么地方?既对法无碍,又对事无害,就通告官府,说不应更改。”窦瑗又驳难说“:官署裁断说‘:母亲因孩子的告发而处死,便是孩子所杀。天下没有无母之国,不知道这种孩子,将到什么地方?’瑗参照法典律文,没有听说母亲杀死父亲,孩子要隐瞒母罪的道理。既不告发母亲,便是和杀父相同。天下难道有无父之国,这种孩子却能有所去处的吗?”事情就此了结。

  窦瑗任职大宗正卿,宗室贵族因他出身寒微,都轻视他。窦瑗执法公正,招致很多仇怨。官位虽然通达显赫,但贫穷依旧,清廉高尚的节操,为时人推重。任本州大中正,兼廷尉卿,死于官任。追赠太仆卿,济州刺史,谥号为明。

  孟业字敬业,钜鹿安国人。家庭原本贫寒低微。年轻时做州吏,性情廉洁谨慎,同僚中一些人,侵吞盗窃公家绢帛,分给孟业三十匹,他拒绝接受。行台郎中郭秀对他很是以礼相待,刚要向上推荐他,恰巧郭秀死去。

  魏彭城王韶,是齐神武帝的女婿,被任命为定州刺史,他安排孟业为典签。长史刘仁之对孟业说:“我在州衙之外,您在州衙之内,同心协力,或许会有成就吧?”不久,刘仁之入朝做了中书令,临上路时提醒韶说:“殿下身边可以信任的人,只是孟业,希望专心任用他,其他人不可信任。”又与孟业告别,拉着手说:“现在我离开彭城,您就失去了援助,担心您以后不能自我保全,只有忠正耿直,希望您勉励自己。”孟业只有一匹马,瘦死,韶以孟业家贫为由,让州府官员差役一起吃马肉,想让他们重重地酬谢孟业。孟业坚决推辞不肯接受。韶就和孟业开玩笑说“:您这是想做名人啊。”孟业回答说“:孟业身为典签,是州中的重要职位,那些人想贿赂我财物,只担心没有机会罢了。现在让他们吃肉,恐怕导致聚财征物,有损于名声,因此违背您的英明教诲。”后来不过十天,韶身边的王四德、董惟金都因马死送人马肉,被长史裴英起密奏,神武帝给韶写有一封信,大致意思是讥诮责备。孟业不久被谮毁,出外巡行县中事务。后来神武帝写信责备韶说“:姓孟的那个典签,非常用心,为什么让他出外呢?”等韶代为转达,孟业也就跟着回去了,赠送物品一点也没接受。刘仁之后来在西兖州做官,临走时对吏部郎中崔暹说:“你们州中的人士,只有孟业一人,选拔举荐的时候,不要忘记他。”崔暹问孟业说:“您以前在定州,有什么政绩。让刘西兖如此钦佩叹服?”孟业回答说“:只懂得自身修养罢了。”韶做并州刺史,孟业又为典签,仍旧兼任长史。

  齐天保初年,清河王岳授职为司州牧,召孟业为法曹。孟业身材矮小,等拜见时,岳心里鄙视他渺小,只笑而不说话。后来在孟业判决案件时,对他说:“您判案英明,可以说有超过您身体的用处。”补用为河间王国郎中令,清贫自守,不曾出现过失。文宣帝对待中裴英起说“:您认识河间王郎中孟业吗?前些日子见到他办理的文籍档案,像是好人。”裴英起回答说“:过去孟业与我一同侍奉魏彭城王韶,这个人清廉忠心,正直耿介,当世少有。”帝说:“真像你这种说法,一直是太委屈他了。”授职中书舍人。文宣帝当初只是知道孟业的姓名,等到他因事上奏,才见他身体老弱。而且本性淳厚朴实,没有升官降职的喜怒表现,加上平稳缓和,很少有机会。有一个道士由吾道荣因道术被皇上迎请,将要进入朝中,孟业替他通报名姓,忽然在人群中大声奏道“:由吾道士不吃五谷。”帝命令人将孟业推下。又令点检百官,陈奏他的失职不当之处,帝派人用马鞭抽打孟业头部,以至流出血来。然而又体恤他年老体衰,不能承受武力。

  北齐昭帝皇建二年(561),升为东郡太守,以宽厚仁惠闻名。这年夏天,五官张凝因为出使外地,得到一棵茎杆长有五个穗的麦子,还有三个穗或四个穗长在一棵麦杆的,全郡的人都以为是政令感化的结果。随即上报皇帝。到秋天,又有东燕县人班映祖,送来一株上面长有九个麦穗的好庄稼。北齐武帝河清三年(564),皇帝命令民间养驴,催购相当急迫。孟业说:“我既然是百姓的父母官,怎么能坐看百姓的这种急难?应该拿出国库中的钱财,贷给百姓购买。今后有了过错,我自己承担下来。”后来被宪司弹劾。被捕那天,郡中百姓都哭着跟随他,不断地慰问。送孟业出关的,有几百人,到黎阳郡西边,才得以辞别,拉手痛哭,悲惨之景感动了行路的人。到朝廷诉冤的不只一人,皇上于是下令将他放回。郡中父老百姓,到黄河边迎接。

  武成结交戎人,从洛阳回到邺城,路途经过东郡。孟业备办牛肉与酒,带领吏卒百姓在路旁拜谒,自称道:“粪土之臣孟业,俯伏恩惟圣主亲自北行,出征而无战斗,谨献薄礼。”就和百姓官吏齐呼万岁。在前面做向导引入城中,皇帝非常称赏。后来任命为广平太守,年纪已老,处理政事不如在东郡时。北齐后主武平九年(578),做太中大夫,增封卫将军,不久死去。

  孟业立志恪守质朴本性,不崇尚浮华。给儿子备办婚事,对方是朝中近亲叱罗氏。他儿子蒙受恩荫,做平原王段孝先相府行参军,就让人制作当世富家子弟穿戴的绮丽服饰。叱罗家又倚仗这种婚姻关系,炫耀自夸。孟业知道而没有禁止,平日的声望大为降低。

  苏琼,字珍之,长乐武强人,父亲苏备,在魏做官,官至卫尉少卿。

  苏琼幼年时跟随父亲在边境,曾经拜见东荆州刺史曹芝,曹芝开玩笑地问他说“:你想做官不?”苏琼回答说“:设立官职选人充任。并不是要人去找官做。”曹芝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异,便安排他做了自己府中的长流参军。北齐文襄帝以仪同的名号建府设置属官,召苏琼为刑狱参军,并经常鼓励慰劳他。并州曾经有强盗出没,长流参军张龙追查此事。被怀疑为强盗的人经过拷问已经招认,丢失财物人家也都认定这些强盗,只是没有找到抢劫的赃物。文襄帝把这个案子交给苏琼,要求他彻底审查,于是另外追查元景融等十多个人,同时也得到了赃物和证据,文襄帝大笑,对先前那些被胡乱牵连为强盗的人说“:你们这些人如果没有遇到我的好参军,差一点被冤枉而死。”

  后来被任命为南清河太守,该郡盗贼很多,等到苏琼上任,犯法偷盗的事再也没有发生过。有时外郡的奸诈不法之徒,擅自从南清河郡的地界经过,没有不被捉送官府的。零县人魏双成,住处与京城地区的武城交界,丢失一头牛,怀疑是同村人魏子宾所偷,便把他押送到郡上。但苏琼经过仔细审问,知道魏子宾不是偷牛贼,便把他放了。魏双成说:“府君您把贼放跑,老百姓的牛去哪儿找呢?”苏琼没有理睬他的话,暗中派人下去查访,找到了偷牛的人。从此以后,百姓放牧牲畜都不加收检,说:“只管交给苏府君。”邻郡的富豪将财物存放在南清河郡以躲避盗贼。冀州绎幕县人成氏很富有,被盗贼追得很紧,就对他们说“:我的财物已经寄放在苏公处了。”盗贼便离去了。平原郡有一个会法术的贼刘黑苟,招纳党徒,勾结海外。苏琼治下的百姓,和刘黑苟村子连靠村子而住,都没有牵连进去。邻郡的人因此佩服他的德行政绩。南清河郡以前做过贼的一百多个人,都充为苏琼的耳目,民间好事坏事,甚至连官吏们喝百姓一杯酒,苏琼无不立刻知道。

  苏琼生性清廉谨慎,从不拆看找他办私事的信。道士道研做济州沙门统,财产极多。在郡中放了不少债。以前常请郡县官吏帮他催债。等到他来求见时,苏琼已知他的意图,见面就谈论佛法。道研虽然为催债多次前来,都没法说出口。他的弟子问其中的原因,道研说“:每次见到苏府君,他就直接把我带到青云之中,哪有可能谈论地上俗事?”师徒回家后,便焚烧了债券。郡中人赵颍,官至乐陵太守,八十多岁辞官归家。五月间,他摘了两只刚产的瓜,亲自送给苏琼。赵颍仗着自己年纪大,竭力请求苏琼收留,苏琼于是把瓜留下。他把瓜放到大堂的梁上,竟不切开。人们听说苏琼接受了赵颍馈赠的瓜,也想进贡新摘的瓜果,来到门前,打听到赵颍送的瓜仍放在那儿,便相视离去。有个名叫乙普明的百姓,兄弟俩争夺土地,多年没有裁决。都各自寻找证人,竟有一百多个。苏琼把普明兄弟叫来,告诉众人说:“天下难以得到的是兄弟,容易得到的是土地。如果让你们得到了土地而失去了兄弟情谊,怎么样呢?”说着便掉下了眼泪,那些证人也无不哭泣,乙普明兄弟磕头请求让他们出去再想一想,两个人已经分开十年,现在又住在一起。

  每年春季,苏琼召集大儒生卫觊隆、田元凤等在郡学堂讲学,郡吏们处理公务后的闲暇时间,苏琼都让他们来读书。当时人们把官署称为学生宿舍。禁止不合礼法的祭祀。婚礼丧葬,也都要节省节约,遵守礼仪。另外养蚕的月份预先公布绵绢的长度式样,徭役赋税的先后次序也都明确规定。每当征派徭役时,苏琼总是先把事情办好,郡县官吏一般没有因延误而受到轻度处罚。当时其他州郡无不派人到南清河郡,询问处理政事的方法。

  文宣帝天保年间,南清河郡内发大水,百姓受灾,缺粮少食的有千余家。苏琼把郡内有粮食的人家都召集来,亲自向他们贷粮,全都分给那些挨饿的人。州府按户征收租税,并且想追究贷粮的事,郡主簿对苏琼说:“虽然是可怜那些饥饿的百姓,恐怕还要连累府君。”苏琼说“:一人获罪,而能救活千家,还有什么值得怨恨的呢?”于是给朝廷上表陈述情况,使征税查问得以免除,受灾人家也能平安生活。这些人抚爱儿女时都说“:是府君使你们活了下来。”苏琼在南清河郡六年,百姓都归向他,所以没有一个人向州申诉案情。前后四次上表报告政绩,苏琼都名列最上等。后来因居丧离职,老朋友送来的财物,他一点也不接收。

  不久苏琼又出任司直、廷尉正,朝中官员都感叹对他不公平。尚书辛述说:“苏琼为人正直,名实相符,不必忧虑他不能升迁。”当初,苏琼任南清河郡太守时,裴献伯做济州刺史,裴献伯为政严厉,擅用刑法,苏琼则施行恩惠以养育百姓。房延..出任乐陵郡太守时,从济州经过。裴献伯向他询问自己的外界声誉,房延..说:“只听说太守善良而刺史残暴。”裴献伯说“:受到人们称颂的并非很公正。”房延..回答说:“这样说来,黄霸、龚遂这样的清官倒成了你眼中的罪人了。”后来朝廷下令,让各州推荐清廉而有才干的人。裴献伯因为先前曾说过那种话,害怕被苏琼陷害,而苏琼却替他申诉长期不得提升的委屈,谈论这件事的人都推崇苏琼为人公正。毕义云任御史中丞,以凶猛残暴为己任,法官们都畏惧他,不敢违背他的意图。苏琼推审案子务必保证符合实情,得到昭雪的人很多。大理寺各衙门处审理的案子要经尚书省复查,就是从苏琼开始实行的。升任尚书三公郎中。赵州与清河、南中等地有人多次报告将有谋反事情发生,前后都交给苏琼追查,很多人事被平反昭雪。尚书崔昂对苏琼说“:你如果想建立功名,应当再想想其他法子。你还多次为谋反作乱的人洗雪罪名,怎么把自己的生命看得那么不值钱?”苏琼严肃地说“:我所昭雪的都是被冤枉的人,并没放过谋反作乱的人。”崔昂很羞愧。京师里的人称颂他说“:判案无疑苏珍之。”

  皇建年间,封赐爵位安定县男,徐州行台左丞,代理徐州刺史的职务。徐州城中五级寺突然被盗走一百座铜像。官署追查结果,在五级寺四周防守住宿以及有迹象而受到怀疑的人,被逮捕的有数十人。苏琼把他们全都释放,寺院僧人抱怨苏琼不替他们追查盗贼。苏琼送僧回去,告诉他们说:“只管暂时回去,得到铜像后自会送还。”之后十天,苏琼将盗贼姓名与赃物存放处写出来,派人直接去搜捕,全部得到真实凭据。盗贼们从实招供,僧人百姓都惊叹敬服。先前曾规定,淮河两岸商贩不得擅自过河交易,淮南收成不好。苏琼上书请求允准淮南人到淮北买粮。后来淮北人又受饥荒,他又奏请让淮北人到淮南买粮,于是淮河两岸商贸往来,互相都得到好处,水陆物产竟运到黄河以北。

  后来苏琼任大理卿时北齐灭亡,在北周做官。任博陵太守。隋开皇初年死去。

  樊叔略,是陈留人。父亲樊观,在魏朝做官时,任南兖州刺史,河阳侯,被高氏所杀。樊叔略被处以腐刑,在殿省供役使。身高九尺,很有志气。颇遭嫉妒。内心不安,于是逃到函谷关西。周文帝器重他,安置在自己身边,授职都督,荫袭爵位为侯。大冢宰宇文护执掌政权时,召用他为中尉,逐渐受到信任,兼管宫内事情,任职开府仪同三司。宇文护被杀后。齐王宪召用他为园苑监。多次进献用兵谋略,宪很惊异他的才能。跟随武帝平定齐朝。因功封职为上开府,清河县公,任汴州刺史,当时被称为决事明断。宣帝建造东都,以叔略常有奇妙构想,授他为营构监。宫室规模标准,都是他制定的。

  尉迟迥叛乱时,樊叔略镇守大梁,因军功授为大将军,又做汴州刺史。隋文帝受禅即位后,升任上大将军,晋封爵位为安定郡公。在汴州数年间,很有声名称誉。调为相州刺史,政绩在当时为第一。皇帝发下玺书嘉奖,赐予粟帛,布告天下官民。老百姓因此说到:“智慧无穷,清乡公;上下公正,樊安定。”征授司农卿,吏卒无不流泪伤别,商议立碑歌颂他的功德。

  自从做了司农,凡属种植的东西,樊叔略都另有条律规定,都出人意表。朝廷有疑难不通的问题,公卿大臣不能裁决的,樊叔略就根据道理评判是非曲直。虽然没有学问,可以有所依据,但是以心意为师,独出己见,与理暗合,很得皇上亲宠信任。高赹、杨素对他以礼相待。樊叔略虽然是司农,也常常参管九卿事务。性情喜爱奢侈,每当饮宴,一定肴馔丰盛,水陆所产很齐全。隋文帝开皇十四年(594),随皇帝祭祠泰山,到洛阳,皇帝让他审查囚犯罪状。准备奏呈,早晨到监狱门口,在马上突然死去,皇上哀伤感叹很久,追封亳州刺史,谥号襄。

Copyright © 2021 古诗词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.